一、有两则报道
1、奶粉企业要有良知 国外品牌监管经验
近日的“三鹿奶粉”事件,对中国乳业而言绝不亚于一次地震。自9月11日,媒体首次披露河北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以来,已有数千婴儿确诊患上肾结石。9月16日,国家质检总局检测结果表明,共有22家乳品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三聚氰胺,蒙牛、伊利、雅士利等知名品牌均榜上有名,这个消息再一次让全国父母的心揪紧。
(生命时报:奶粉企业要有良知 国外品牌监管经验
2008年09月18日11:33 来源:人民网-《生命时报》)
2、国家质检总局停止实行食品类生产企业国家免检
国家质检总局17日发布公告,决定从即日起,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,相关企业要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,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制在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。
人民网 编者按:质检总局9月17日发布公告,决定从即日起,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。由于产品包装上印着“国家免检”的字样,消费者不会对产品有任何怀疑。企业因为有了免检,即使质量有差池也不在乎,反正国家已经免检。企业是有良心的,但在监督力量缺位的时候,在私欲无限膨胀的时候,企业同样会让良心缺席。事实证明,“国家免检”并非质量保证,反而变成了企业违法的护身符。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:除了食品领域,还有多少“国家免检”存在着不为人知的问题,在不知不觉中侵害善良的消费者?
二、我国信鸽市场怎样?
我国信鸽市场比中国乳业好吗?免检产品也不保险。从即17日起,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。。“国家免检”并非质量保证,反而变成了企业违法的护身符。获国家免检的食品生产企业尚且如此。而我国信鸽市场又怎样呢?
长期以来,我国鸽刊、网站洋鸽广告铺天盖地,占据鸽刊网站大量版面。但其可信度又怎样?
1、广告内容真实性、可靠性有何根椐?根据何在?--思考之一(下同)
2、鸽刊、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吗?
3、鸽价存在飘浮性。高价位的就是真货吗?----往往台鸽(天落鸟的)价不高(几百元)还比所谓正宗洋鸽好用。
4、价格虚高是买卖双方自愿,不存在欺骗。但有误导成分。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(宰)。
5、······
笔者认为,通过“三鹿奶粉”事件,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,我国信鸽界似乎应警醒、反省些什么?人民网论坛有如下一论坛帖:“‘三鹿’事件的暴光,看媒体的责任,看专家的良知,看主管的监管,众目睽睽下,看如何取信于民。”比如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广 告 法第三条规定:广告应当真实、合法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。第四条规定: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,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。第五条规定:广告主、广告经营者、广告发布和从事广告活动,应当遵守法律、行政法规,遵循公平、诚实信用的原则。鸽刊网站从事广告活动这么办了吗?值得深思。有兴趣的,在思考后,总会有收获的。
免责声明:本网凡是由用户发布的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资料,其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,并负法律责任。赛鸽资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,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